
外国诗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思考
引入新课:从自然到诗歌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成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分组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新课讲授
1、教师提示: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 day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2、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3、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正是大自然的生机与力量,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4、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了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5、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板书设计〗
《济慈·夜》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从自然到诗歌
2、整体感知:
-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和分组朗读。
3、新课讲授:
- 分析诗歌内容,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星河,清风,月光(月光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区别:蝈蝈是大自然中的歌者,蛐蛐是自然界的舞者。
5、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6、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良美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由生命的歌吟构成的。诗人通过蝈蝈与蛐蛐的鸣唱,歌颂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与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由衷赞美之情。
7、8、板书设计:
《济慈·夜》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教学设想
1、通过具体的板书设计,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让他们了解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题。
2、运用分组朗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板书设计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句背后的情感与哲理,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最后一节课中,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诗歌如何将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他们的诗意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1、导入新课:20分钟
2、整体感知:25分钟
3、新课讲授:25分钟
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10分钟
5、尾声:10分钟
6、如何理解诗人将声音称为诗歌?:10分钟
(以上内容为改写后的版本,保持了原文的核心结构和主题,同时通过不同的措辞和句式来重新组织内容,使文章更符合用户的要求。)
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小公鸡借耳朵》_语言区讲故事《小公鸡借耳朵》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