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高傲特点,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 掌握文中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等。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高傲的典型特征(如“一步到位”、“严冷”的语气)。
- 掌握从句的运用,感受作者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高傲特点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
- 多媒体播放《白鹅》片段,分析高傲特点。
- 口算卡片(口语练习,如“坐”、“站”、“摸”、“跑”等)。
- 课件: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A. 观察导入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高傲动物的文章——《白鹅》。那这是谁写的呢?是丰子恺爷爷。 - 课件播放:生动的高傲动作(站立、站立站立、一步步走远)。
B. 启发引导
- 师:从这些动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哪些品质?
- 姿态:优雅、高大、坚毅
- 叫声:严肃、威严、响亮
- 步态:从容、步伐过大
- 吃相:认真、细致、精致
- 师:这正是我们课本上要让我们学习的内容。
C. 情感导入 - 师:刚才这些动作中,尤其是“一拍手”,你感到什么?(兴奋、自豪) - 师:其实作者在描写高傲动物时,就像我们老师批作业一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展现动物的傲慢和威严。
2. 学习分析
A. 读读理解
- 第三个自然段
- “一只白鹅站在篱笆外, fence外的一只白鹅站立,它的叫声,那声音比狗的狂吠还要响亮!”
- 师:同学们,你感觉什么?
- 感觉它很高大、挺拔,不像是普通的鹅。
- “一步到位”、“严冷”都表现了高傲的特点。
B. 讨论交流
- 学生讨论
-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鹅的叫声很响亮,而且是“一步到位”,看起来非常整齐。”
- 师:那我们从哪些角度理解它的高傲呢?
- 角度1:动作的严肃(站立、站立站立)
- 角度2:声音的威严(响亮、冷冰冰)
- 角度3: demeanor(高大挺拔,像站立一样)
C. 起笔训练
- 教师示范
- 师:“认真观察自己的动作,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再把它们和作者的语言结合起来。”
- 这样学生会更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
五、课外延伸
A. 拒绝刻板印象 - 课后老师建议:你为什么不让两名大胆的学生表演一下“白鹅的步态”或“鸭子的步态”,这样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学生更容易进入文本。
B. 培养模仿力
- 鼓励学生模仿文本中的动作,例如:“鸭子总是三眼一极、一丝不苟;而鹅总是冷冰冰的一拍手。”
- 如果你和同学能表演出类似的动作,你的表现可能会更吸引人。
六、反思
- 学生进入文本的现象
-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读完《高傲》之后,真的对文本产生了兴趣,甚至开始主动思考“这只鹅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也有学生反应不够积极,可能因为语言理解困难或者缺乏足够的互动机会。
-
教师引导方式
-
在导入环节,我可能会考虑到学生的反应,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到“高傲”这一关键词,可能会导致后续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更细致地预设引入的步骤,例如先通过互动游戏或具体例子帮助学生建立对“高傲”的概念。
-
教学难点突破
-
在分析文中高傲特点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严冷”、“一拍手”等动作背后的深意。因此,在讲解时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描述等方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
-
学生易错点
-
学生可能会误以为高傲是行为上的傲慢,而忽略了作者巧妙运用细腻描写来表现这种品质的技巧(如“一步到位”、“严冷”的语气)。
-
教学建议
-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例如:
- 合唱或朗诵句子,增强声势感。
- 观看动画或视频片断,直观感受作者的高傲形象。
-
评价设计
- 在课堂结尾,可以采取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鼓励他们参与课堂互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反思,我认为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 丰富导入环节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表演等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 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如“高傲”)的理解,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来帮助其形成清晰的概念。
接下来,我将继续努力优化教学设计,并结合实际经验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背景
- 知识准备:学生已经学习了骆宾王的《咏鹅》,了解了“高傲”的主题。
- 写作态度:丰子恺作为七岁时创作的作品人,展示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 生活环境:丰子恺的生活背景和写作环境,为文章增添了真实感。
二、教学目标
- 认识并正确使用8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 了解《咏鹅》作者高傲的笔触特点。
- 理解《咏鹅》中白鹅三种特征(叫声、步态、吃相)的写法,体会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初读与预习
- 自学《咏鹅》,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对鹅的高傲。
- 学会划出重点句子(如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和相关段落。
2. 讲授与板书
- 整体结构:讲授“怎样写鹅的三种特征?”并板书关键词。
- 生动描写:通过例子(如“雪白的大鸟”)展示作者生动的语言风格。
- 高傲笔触:结合《咏鹅》,介绍丰子恺独特的写作技巧。
3. 学习三种特征
- 叫声:
- 词语点拨:“厉声大叫”、“引吭大叫”、“狂吠”。
-
图表展示:通过生动的图片或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叫声的特点。
-
步态:
- 学会分析鹅的三种步态(从容、傲然)。
-
互动环节:同学表演走路,引导观察动作与声音,加深理解。
-
吃相:
- 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等特点。
- 写作练习:模仿作者的口述,边读边勾画,培养想象能力。
4. 阅读理解与情感
- 有感情地朗读《咏鹅》,感受作者高傲的情怀和写作魅力。
四、教学反思
- 亮点:
- 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
- 不足:
- 表达不够具体,可能需要更多互动反馈。
- 改进方向:
- 增加互动环节,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写作手法。
五、评价与延伸
- 评价点:完成预习任务、正确理解语言特点、能写出感人的句子。
- 延伸:
- 记录学习感悟,分享写作心得。
- 搭话剧表演加深对鹅步态的理解。
以上为《咏鹅》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环节顺序或内容。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