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微语言治理刻不容缓
当前,微语言发展新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使用的语言可以称为微语言。当前,微语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并且呈现由微向大发展的趋势。微语言在给人们语言生活带来鲜活与清新感觉的同时,也带来泥沙与污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微语言在传统语言生活的重构过程中,展现出一些具有公私领域都不适合传播的语言现象。包括语言暴力、语言低俗、语言臆造、语言失范、语言符号表情化和拼音化等。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类问题属于语言污染,对语言生活会造成不良影响,尤其会对少年儿童语言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加强微语言治理。
过去,我们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主要由国家语委和相关部委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进行语言管理。面对现阶段微语言迅速发展的势头,为了确保我国语言生活健康发展,相关各方都要增强主动性,大力加强微语言治理。
加强微语言治理,应深入到微语言使用的平台。微语言主要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使用,因此,对其治理也必须深入到这些社交平台,采取有的放矢的举措。有的互联网公司曾公布“坏(脏)词表”,这对于微语言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事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的公司都应有微语言治理意识,不能为语言污染推波助澜。例如,汉字输入法、搜索引擎等都应设置过滤词表。
加强微语言治理,需要形成多方协同行动的格局。加强微语言治理,不仅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语言政策,需要相关机构运用不同工具和手段来规范语言的使用,并且还需要各相关主体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当前关于语言治理模式,学界一般认为存在政府主导型和多利益攸关方两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事实上都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参与。
加强微语言治理,有关政府部门应在制度层面抓紧出台操作性强、易于落地的政策。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方、使用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防止语言污染。只有各方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清除泥沙与污垢,让微语言更加鲜活清新,让人们的语言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以上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微语言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建议。希望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能够为我国语言生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