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马过河中班语言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如今独生子女多以娇气自居,他们往往缺乏实践能力与探索欲望。而通过故事,正是这些“独生子”们最需要的教育资源——充满童趣的故事,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生活道理。此次《小马过河》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发展语言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并从中感悟实践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正确复述故事内容。
-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 技能目标:鼓励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明白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小马害怕过河”的原因及新知的含义。
-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在实践中的体验,并感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
活动准备:
- 集体播放《我不敢做》的动画:猴妈妈说:“我叫小猴子,我不敢做!我害怕摔下来!”
- 《小马过河》挂图和故事录音。
- 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头饰(可提前制作)。
活动过程:
初始环节(1分钟)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害怕”的原因:
- 师幼:“你知道为什么小猴子害怕过河吗?”
- 师幼:“这就像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小马害怕过河。”
- 师幼:“那你们猜,他是怎么做的呢?(停顿)或许是因为害怕而不敢行动?或者是因为害怕而无法承受风险呢?”
主要环节(3分钟)
- 引导提问:
- 师幼:“小马想过河,可是怎么也做不好呢?那他为什么会这样感到害怕呢?”
- 学生回答:怕摔下来、怕扎着手。*
-
师幼:“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害怕吗?”
- 学生回答: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站在河岸上容易被压倒。*
-
观看故事:
- 播放《小马过河》动画:猴妈妈、小马、老牛与小松鼠的情节。
-
教师引导:
-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这个故事吗?是的!它就像我们今天的活动一样,让小朋友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只有勇敢地尝试,才能解决问题。
-
角色扮演:
-
请幼儿模仿小马、老牛和小松鼠的动作:
- 小马:“我来过河吧!”(展示小马的头饰)。
- 老牛:“我来过河吧!等一下,小马。”(展示老牛的头饰)。
- 小松鼠:“让我试试吧。(大叫)嗯……嗯……”
-
问题讨论:
- 师幼:“小朋友们,在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 学生回答:小马害怕过河,老牛和小松鼠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
-
师幼:“那你们猜猜,小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等待)哦!是这样的——他们勇敢地试过了,才能成功过河。”
-
提问与总结:
- 师幼:“那么,小朋友,这让我想到什么呢?”
- 学生回答:只有勇敢尝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 师幼:“小朋友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让我们学会尝试和探索——就像我们今天遇到的河过河问题一样。记住,勇敢尝试,不害怕,就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小结环节(1分钟)
教师总结活动,引导幼儿:
- “今天,我教会你们一个道理,只有通过尝试与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就像我们今天的活动一样。那你们觉得自己是怎样的呢?勇敢,不害怕,勇敢地试过,就能成功了。”
活动反思:
- 优点:设计合理,贴近幼儿生活,语言引导性较强,活动形式多样,结合故事和游戏,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感与兴趣。
- 改进空间:动画的准备可能稍显不足(如增加更多细节或画面效果),在后续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幼儿更丰富的想象力与探索欲。
《小马过河》优质课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小马过河》,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人物的性格与对话。
二、活动准备
- 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马、磨房的知识。
- 材料准备:
- 动物图片:老牛、小马、小松鼠。
- 动画课件:分段讲述《小马过河》。
三、活动过程
-
导语引入
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关注故事内容,提问:“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依次展示老牛、小马、小松鼠)。 -
理解情境
- “小马”需要帮助妈妈驮麦子到磨房,途中遇到困难。
-
回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任务?为什么需要帮助?
-
分析故事内容
-
教师引导思考:“老牛是怎么说的?”(河水很浅);“小松鼠是怎么说的?”(河水很深,淹死过它的小伙伴)。
-
观看动画课件
动画分段讲述:老牛、小马、小松鼠各自的态度与说话方式。 -
深入理解人物性格
- 老牛:声音粗重,语气稳重。
-
小马:天真、有礼貌,用自然动作回应。
-
拓展思考
- 教师提问:“你觉得老牛和小松鼠的说法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各自的身高不同)。
- “如果是大象和小白兔过河,你会怎么回答?”(引导学生反思不同人物的情况)。
四、活动反思
- 成功之处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角色语言的特点。
- 动画分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细节。
-
朗读和对话表演加深了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
不足之处
- 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时间较少,部分观点表达不够充分。
-
在引导角色说话时可能过于简单化,未能引发深入思考。
-
改进方向
- 加强角色对话的互动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 提供更多关于不同角色语言特点的机会,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五、总结
《小马过河》通过丰富的故事内容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对话。未来教学中,需要在角色说话方式上进行拓展,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